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最近,亚洲杯的女单决赛,对于王曼昱首次零封孙颖莎夺得冠军,许多网友都纷纷表达了祝贺,就连张继科也发去了短信祝福。
为此决赛现场的部分莎粉,甚至对着曼昱破口大骂,而这也引来了名记贺晓龙、杜立言等大V的关注。
01
莎莎被针对?
贺晓龙是这样讲的,菜谱说和针对说如出一辙地愚蠢,竞技体育如果连对手都不研究,那就纯纯二混子。
核心球员没有哪个不研究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这本质就是促进技术的进步。
2019 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官网就分析了马龙单局 3 个发球直接得分的案例,指出其发球旋转速度可达 150 转 / 秒,利用球体运行轨迹的非线性特征,使对手判断失误率大增,从而成功建立“第一板优势”,掌握比赛主动权。
同年,刘诗雯对阵伊藤美诚的比赛后,官网也展示了国乒团队对后者技术特点的研究成果。
孙颖莎多次霸榜世排头名,必定会有人研究她的路数,如果没人研究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没有威胁性。
别说莎莎,大头可也是经常被人研究。日乒曾通过一档乒乓球节目,由水谷隼和主持人将王楚钦的比赛过程进行一帧一帧慢动作回放研究,从微表情、微动作、微步伐到微心理,研究细致入微。
在新加坡大满贯赛中,王楚钦首轮对阵宇田幸矢,对手完全使用水谷隼布置的战术,开局就是一个长球,还多次使用逆旋转发球,甚至第一局 9 比 7 领先,差点就成功拿下第一局 。
不过王楚钦早有防备,回到比赛就连得 3 分随后零封对手晋级。
莎粉争论的点无非就是,莎莎不仅被外边研究,也被队友研究,这显然就是把研究给污名化了。
这跟考试查答案可不一样,任凭你怎么看技术、关窍,只有自己练到手才算本事。
02
张本研究樊振东
在贺晓龙的帖子中,张本和小胖也被拿出来举了例子,在巴黎奥运会上,前者如果不是对小胖进行了深入研究,怎么可能一度将小胖逼入绝境。
同时他还表示,队友之间,比的就是谁的制胜方案有效,谁的计划能执行到位。
这次曼昱的打法中,防守面积扩大,运用“八爪鱼式”防守体系改良后的复合型打法,在首局 7 个超过 15 板的相持球中拿下 5 分。
第二局医疗暂停时,又在挡板后快速翻动战术本,重新上场后改变发球节奏,针对莎莎接发球站位偏中路得分。
可以从中看出,曼昱对孙颖莎的打法有深入研究。
相对地,莎莎也可以和教练一起,研究自己的潜在对手,进一步扩充自己的防守体系,转换进攻手段。
那对手就是张本,后来张本又想把节奏拉回去,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稳稳地控制着球的落点。
只是在对方强行上手进攻时,小胖又巧妙地改变节奏,突然加快回球速度,让对方的预判屡屡落空。
这种就是赛场的灵活应变了,莎莎也可以试着走这个路子,比赛要赢就不要让对手把你完全摸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接着进步,改变下自己的路数。
03
避免饭圈思维
当然这个时候还是要避免饭圈思维,不要把简单事情复杂化。
运功赛场本身就瞬息万变,作为球迷,不应把运动员看作需要自己呵护的“宝宝”,对他们的选择和比赛指手画脚,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实力的亵渎。
竞技本身就需要风吹雨打,胜败更是常态,随着体能、心态等变化。
莎莎长期头名的比赛也或许让部分粉丝的眼界变高了,也挑剔了起来,不仅对莎莎的状态产生质疑,还对对手的实力表示了怀疑,这种心态并不健康。
其实布恩莎粉除了研究说之外,还有衣服颜色说、疲惫说等等。
运动员的比赛过程,超越别人,超越自己本就是同步进行的。
希望这次之后,莎莎能够重新调整心态,在教练组的帮助下重新调整自己的战术打法。